http://space-east.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21.html
座談會主題:一個藝術家內在世界的探問
主講人: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時間:98.12.26(六) PM 14:00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
(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2樓,狂鼓森林正對面)
電話:03-8334545
創作本身是一種透過物質去表達非物質的微妙過程。創作的過程彷彿開啟回溯靈覺,集結往日神思,任心情恣意揮灑,一切的美感歸向有情心印。
http://space-east.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21.html
座談會主題:一個藝術家內在世界的探問
主講人: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時間:98.12.26(六) PM 14:00
地點:東海岸文教基金會‧心關係工坊
(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2樓,狂鼓森林正對面)
電話:03-8334545
「牟善宏的現代曼陀羅」個展,延長展期至2009年12月31日止,特發信函告知親朋好友們。誠摯邀請您蒞臨欣賞!!
已到展場參觀過的友人們,歡迎您再度光臨2次、3次......,更希望您可以透過部落格(心象藝術、東海岸文教基金會)、e-mail 等方式告訴我們觀展感想,您的隻字片語都是一個支持的力量。
祝 藝安
牟善宏的現代曼陀羅
碎裂絢麗的光,撒落在無垠而荒蕪的疆域,
逕自美 ......
透過畫作、草稿、詩、電腦輸出等作品
在現世生活的脈絡中,將內在與外在時空結合,
創建他的現代曼陀羅
這靈光的暫存不捨塵封
期待靈魂與靈魂的會遇
藏僧先在基台上畫好垂直線、對角線、圓形等幾何圖案,而後逐一而嚴謹的製作沙壇城,這門精緻絕倫的宗教藝術,在繪製的過程實在令人震撼。尤其是在祭祝完畢,將精美壇城分割揚棄,這個曼陀羅中的沙就讓風吹散或將沙粒付諸流水。
本次展出的草稿,是藝術家在萃取內顯生命精華的過程中,不經意留下的軌跡。原來應像彩沙壇城般塵滅消逝,然在一回偶然的相逢裡,同為畫家身份的溫孟威看進了紙片的生命──怦然心動。這份真摯與珍惜不斷延伸,於是 「牟善宏的現代曼陀羅」經多位友人(亦為藝術創作者)的籌劃下,於焉開展。
這展覽涵容著藝術家們惺惺相惜的深情,它是一場靈魂與靈魂的會遇。
▓展期:2009.10.24~12.31 每日10:00~20:00,週一公休
▓地點: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
▓主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策展人:心關係工坊、劉曉蕙、溫孟威、張淑玫、陳雅玲
▓ E-mail : pt2117@gmail.com
▓聯絡方式:03-8334545
▓活動網址:http://space-east.blogspot.com/
▓相關文章連結:
(文中圖片可看見這次展覽的部份作品)
詠 2007 100 × 80 cm (40F) 壓克力.畫布
詠
( Horn @ 2007 夏天 )
荷塘 月色
清風 蛙鳴
仲夏夜的幽夢
▓ 詠(局部 1) ↓
揀選一個色彩,其他的色彩就來相應;在筆隨意走中,視覺不斷調和,終於成就表達。追溯 Horn繪畫技巧的形成,風景寫生與抽像構成同佔重要地位。風景寫生在於與自然冥合抒發感動,抽像構成是內在心靈秩序的凝鍊與呈現,當這兩者交融時,即達 成一種充滿著意象美的抽像表達。 (撰文:S.W. Mou)
▓ 詠(局部 2)↓
風鈴 2007 80 × 65 cm (25F) 壓克力.畫布
《風鈴》
(Horn @ 2007 夏天 )
脆麗的聲音
風鈴
舞 飛揚
輕 停
裝飾的昇華
畫展期間,一位畫廊老闆坐在『時光』吧台的高椅上與 Horn閒聊,絮絮叨叨地討論視覺問題、藝壇生態…。在眾話語中最引我興趣的是:「你這畫(指《風鈴》一圖)看起來顏色搭配的很漂亮,像是裝飾畫…,通常 畫家很不願自己的畫作被說成裝飾畫…。」我直覺的轉頭看 Horn,「裝飾畫」這三個字對應著Horn愉悅的臉,竟像是獲得同感般默許著。接著我對著畫廊老闆說:「你旁邊坐著奇怪的畫家,作品被看成裝飾畫還挺快 樂的樣子。」
Horn在日常裡不斷演練構成與色塊,看在眼裡不由自主的聯想起伊斯蘭文化的幾何藝術—將圖案、 對稱、和諧發揮的淋漓盡致,視覺在裝飾的極致裡昇華了;同時也在幾何中找到一種系統,可以無限的擴展創造力。同樣渴望純化與無限,然而 Horn經常採用的手法是動態平衡,我們可以在畫面上看見刻意的留白與具筆觸的色塊,呼應著完整區域;實與虛、空與顯相輔相成,達成視覺上均衡的美感。
(撰文:S.W. Mou)
▓ 《風鈴》在『時光』裡閃動
(編輯:MindArt)歇 1989 98.5 × 79 cm 複合媒材
深情密碼— 再見大手
Horn18歲那年,參加資優生保送甄試,以全國排名第4的優異成績進入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當年因在5月份就成了準大學生,而免參加7月份的大學聯考,所以多了很多的時間畫畫。這幅〈歇〉作品就是那時候畫的,畫中最令我動容的是那雙粗糙且強有力的大手,與父親的模樣像極了。每看一次都令我懷念起父親的好— —感謝他所給予的一切!
父親是一位很棒的技術工人,他精通機械及水電修理。是一位外表剛強的硬漢,然——卻有一顆細膩柔軟的心。他有2個兒子,除了從小習畫的Horn外,還有一位從小彈鋼琴的兒子,他順著兒子們的興趣與天賦給予全然的自由與支持。
記得他曾說過:「我有一位鋼琴家兒子和一位畫家兒子,手對他們來說都非常重要,若受傷了,就無法彈琴、畫畫,而做工常會有意外的傷害…。」雖然他離世多 年,話語卻日益清晰。所以他很少帶兒子出去工作,即使偶而請兒子幫忙,也會衡量其危險性,總會避開可能的傷害。
他的雙手常常會因工作而受傷,但他常自豪自己有很好的癒合力,擦點藥膏,膠帶纏一下,又繼續幹活,那雙飽受滄桑的大手,握起來好有力好溫暖。
(撰文:S. W. Mou)
▓ 《歇》在『時光 』
生命樹 2004 65 × 45c m ( 15M ) 壓克力‧畫布
▓ 生命樹 ▓
( Horn @ 2007 夏天 )
種子 花 果實
生命樹
光燦燦的生命樹,悠揚自在,
如果沒有了它,炎炎夏日何處蔽蔭,生命也將無快意涼趣!
▓▓ ▓▓ ▓▓ ▓▓ ▓▓ ▓▓▓▓ ▓▓
看見『生命樹』
(撰文:S. W. Mou)
▓ 之一
擁抱幾何,進入生命純粹的向度裡。
眼睛直視<生命樹>畫作時,豐富、光亮躍然而升,簡單的幾何色塊,竟裝載著無窮的力量。
這些年來,Horn經常是伏案構思著一張張色稿,每個當下都幻化成美麗彩圖,構成、色塊是他熱情生命的展現。久久之後,他經常置入紙片的抽屜竟卡住了,使勁拉開,猶如萬花筒般——目不暇己。這就是Horn—傾他最精華的氣力於一個目標上。當我更能理解生命的意義時,才發覺那執著裡藏著無限魅力。
【說明】:這些是Horn日常構思的色稿,攤開猶如萬花筒般的生命拼圖。
▓ 之二
古老的靈魂—如樹、如你、如我,再熟悉不過的相逢。
曾經擷取的文字,照應著曾經熾熱的情感,如生命樹上的花一般開展。現在回想起來,恰似樹上的果實—美味無比。
20歲的Horn,熱切的閱讀著克裡希納穆提(註)的著作,因字裡行間呼應著他追尋宗教性的高度精神境界。當時的他正擴展於對生命與時空的思索,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宗教領域,而克氏的思惟體系,滿足了當時的Horn。他快樂地穿梭其思想、文字的魅力,也迷惑其間。他曾在書中抉選了一段文字,將之轉換成一首詩,取名為『生命樹』,這也就是此次展覽標題的引動源頭。沒想到當時〝無心插柳〞,如今竟然 〝柳成蔭〞。就當是個奇蹟吧﹗我們一塊品賞。
在一處綠色的田野中,
立著
孤單的
一棵樹,佔了全部的空間;
樹很古老,
山上所有其他的樹
都向它表示高度的敬意。
它在孤寂中支配著聒噪的
溪流、小山,以及
橫越木橋的小屋。
你經過它身邊時,
會很讚賞它,
但在你回來時,卻會
以一種較悠閒的方式看著它;
它的樹幹很大,深深
根值於土中,
堅固
而無法摧毀;
它的樹枝很長,
呈暗色,
彎彎曲曲,
投下廣袤的綠蔭。
在傍晚時,
它會退隱,
人們無法接近它,
但是在白日的時辰中,
它卻是開放的,
歡迎別人接近。
它是完整的,
不曾為斧頭或鋸子所觸碰。
在陽光普照的日子,
你坐在它下面,
你感覺到它可敬的年老,
而因為你跟它單獨在一起,
所以意識到生命的深沉
與美。
【註】:克裡希納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1986),世界級的宗教哲學家,大本營設在加州,著有不少極有影響力的英文書,《大英百科全書》有專欄介紹他。
▓『生命樹』畫作與『時光』的對話
▓ 白天 ↑
▓ 夜晚 ↓
(編輯:Mind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