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彩.色.Horn舞 【展出紀實】

彩.色.Horn舞 【展出紀實】 (撰文:S. W. Mou)


「大山野果紅」預展當天的茶會開幕,有兩面牆是空白的。聯展的畫友們涵容了Horn未能如期進場的狀態。在遲延了兩天後,終於在一個夜晚完成佈展。喔——作品總算全到位!

展域鋪陳,創作者在畫裡的醞釀逐漸發酵擴散。某天下午Horn踏入展場,頃刻間文思泉湧,他坐在高腳木製椅上,迅速寫下兩首詩。詩中說:哲想/已經玄解/因為包容 還原/為大自然造物的本然/那也是藝術創作的本然。

07年Horn個展,畫作《生命樹》引文中,載錄了日常構思的幾何色稿。這些經年累月堆積的彩圖─—攤開猶如萬花筒般的生命拼圖。由此衍看,這次展出的《填色遊戲與《彩之韻舞》兩系列連作,相較以往幾何的刻意經營——竭力而窮盡心靈的理性建構,如今我們看見解甲歸田的臣服姿態,失落了意涵或理智的意圖。剪剪貼、自由書寫式的色塊在畫裡游移——寬容耽溺——直觀導引樂趣,跟隨著內心衝動以偶然示現。也因著這釋放為〝可能性〞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行筆至此,不禁聯想「偶然」是達達主義的重要元素。其一藝術家阿爾普(Jean Hans Arp 1887—1966)運用此原則開創了一種新的抽象形式。在Anna Moszynska著的《抽象藝術 》(Abstract Art)書中,談到「偶然之法則」是無法洞悉的,「如同生命出現之本源」。

順應偶然之流的畫作,配搭即興詩篇,輕鬆有意思哦!您呢?歡迎也來玩玩〝看圖填詩〞的遊戲。


牟善宏創作-《填色遊戲》系列

創作者:牟善宏 (Horn) 2009 多媒材



我跟他說


石綠的哲想


曾經依附在其中的思想


已經玄解


因為包容 還原


為大自然造主的本然


那也是藝術創作的本然




牟善宏創作-《彩之韻舞》系列

創作者:牟善宏 (Horn) 2009 多媒材



橘色最先映入眼簾


然后是迴旋的玫瑰


黑色的煙斗 白色的雲朵


巧克力 有背景 有豆芽


還有鳥鷗一般的遨翔


看來胡亂一通


其實井然有序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張淑玫創作論述

創作者:張淑玫 Meico (林果)


心裡的一畝田

我還能怎麼辦呢?

在噪動的亞熱帶島嶼上生活,

讓春風的話語吹來,

舒爽肌膚,

讓冬天的話語吹來,

沁涼心肺。

留意外在形式的節制,

開發內在精神生產,

如此的轉變可能可以漸漸達到

如榮格所說的「自性實踐」,

這樣的「日記畫」養成功課,

隨著四季的推移和生活自然結合,

成為自己心田的農夫,

我給自己時間,

讓自己有機會,

再一次好好享受繪畫創作的狀態,

試著以簡單的鉛筆、圖畫紙重新開始,

不同以往的繪畫目的,

我告訴自己,

只能在同一時間內做一件事情,

盡量避免高估自己,

或低估事物發展他們自身的力量,

讓自己的表現慾望逕自排序流轉,

從中獲得磨練內在精神的經驗。


劉曉蕙創作論述

創作者:劉曉蕙(住大山)


物之華

我打包一個時空,專注地描繪花束和昆蟲,爾時,我的世界融化在它們的形象中,但難道除了形象沒有其他?


意識消散在凝視的眼神,在筆尖出走的密密麻麻的黑線,物件在眼神來來回回地間波動,逐漸,物體長養出自信爬滿畫布,生長出它們該像的樣子。


凝視的姿勢 ,是在不確定地描繪和顫抖中表達和行進,我試著將這些感覺作為編織的經緯線,支架出一段時空包裹呈現予你,以完成我生命中窒礙難行卻又饒富耐性這回事。


陳雅玲創作論述

創作者:也鴿子 Yadan(大雅)


警悟到『沒有』感覺才開始,

當欣喜『擁有』卻走向消散,

是如非洲鼓中的反拍節奏,

挑釁著認知的習慣。


想邁『進』難如登天,

『拋下』便迎向深淵,

沒有倚靠只剩直覺,

晦暗不安如履薄冰,

焦躁難耐不知所措。


力量即將消失,

急了!

抓沙般指縫間流逝,

硬是使不上勁的啊!


迴旋在飄渺間擺盪,

內聚與離散皆惆悵,

是無法改變的宿命。


是了!

求饒不是壞事,

鬆動了,

什麼都可能。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浮生心印】(五) 心映

原刊載於yahoo的【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浮生心印】系列詩畫展 (2006/02/25 00:59)


心映 (詩、畫創作:牟善宏)

快速的飛舞

在水面上

這是心映

內在靜謐的

不可言說


心映 2002 60.6 * 41 (12M) 壓克力‧畫布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大山野果紅」創作計畫

關乎幾個花蓮地區的創作者,
在大山大海的野地間自顧自的生長…相遇…對話……


創作者:

也鴿子Yadan(大雅)、劉曉蕙(住大山)、

張淑玫Meico(林果)、牟善宏 (紅了)

特助:

牟善薇、陳雅玲Erin (小雅)

開幕酒會:2009.05.24(日)早上11點

展覽時間:2009.05.09~07.09

週六日:10:00~19:00

週間參觀請於上班時間洽:03-8334545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互動約會:每週日下午2點~4點(歡迎詢問詳情)

展覽地點:花蓮市林森路210-2號2F(高第玻璃藝術工房2樓)

策展單位:心關係工坊

協辦單位: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部落格:http://sites.google.com/site/dashanyeguohong

E-mail:yadanling@gmail.com

吳翠‧牟善宏雙個展

對話--藝術女】

--- 吳翠牟善宏 ---

生命有如儀式般持續運轉進行


逃脫 耽溺 享受


揮舞畫筆 追逐色彩 放縱血脈 呼吸吐氣


飄飄然 浮飛 再浮飛


束縛在前 自由在後 線索在引誘眾人窺視


痛快 滿足 竊笑 我們彼此的默契在游移中匯聚……


20094 林滿津於花蓮港 維納斯藝廊


一對創作風格截然不同的「藝術男女」,透過作品裡的對話,可能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接溫馨五月,位於花蓮港倉庫的維納斯藝廊邀請了兩位花蓮在地年輕藝術家吳翠和牟善宏共同推出「對話--藝術男女」雙個展,適逢「忠僕號」停泊在花蓮港區,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賞畫,也更增添了熱絡的對話氣氛。

「對話--藝術男女」雙個展的主角---吳 翠和牟善宏同為六年級生,不過創作風格和題材大異其趣。畢業於花蓮教育大學,目前在小學擔任美勞教師的吳翠,雖然持續創作多年,但在藝術交流平台上卻是個 新鮮人。牟善宏是在地年輕的創作者,曾舉辦過幾次展覽,藝術創作的風格和定位也有待系統性的整理與呈現。吳翠的用色和構圖自由而感性,牟善宏的作品則線條 嚴謹,顏色乾淨,兩人雖然在創作上各有堅持,但忠於內心的創作態度卻是相同的,兩人的作品同樣透露著清新氣質。透過這項展覽把兩位看似無關的創作者放在同 一時空,不但為藝術家創造了對話的機會,也在欣賞者和創作者之間創造更多元的話題和欣賞角度。

在全球金融海嘯籠罩下的台灣,不安、焦躁、沮喪充斥整個社會,藝文展演活動更是相對蕭條安靜。縱然如此,令人驚喜的情景也不少。坐在花蓮港1-1倉 庫裡,看見三對燕子興奮地盤旋飛舞著,還各自相隨在樑上築巢。俯視港灣裡的海水湧岸,更是看見一大群、一大群新生的魚群靈巧愉悅地游動穿梭。大自然的生命 節奏,絲毫不因人類世界的經濟蕭索而頹靡,一如藝術家吐露內在創作生機的渴望,歡迎大家一起來感受年輕藝術家對於生活與創作的熱情。

時間:即日起展出中

地點:花蓮市港口路8(維納斯藝廊花蓮港1-1倉庫美術館,位於花蓮港親水遊憩區裡)

聯絡電話:03-822651003-8228468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浮生心印】(四) 原光

原刊載於yahoo的【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浮生心印】系列詩畫展 (2006/02/23 16:47)


◆ 原光 (詩、畫創作:牟善宏)

原光 野上

蘆草隱約 池水靜在

瓦藍的遠藍 舒緩的天色

待寂 歸心


原光 2004 65.2 * 45.5 (15F) 壓克力‧畫布


【浮生心印】(三) 歸

原刊載於yahoo的【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浮生心印】系列詩畫展 (2006/02/14 15:06)

(詩、畫創作:牟善宏)

在圍牆外 是海

我繞到圍牆外躲著 毗海

有漁船在我旁邊航駛

船回程 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2005 53 * 45.5 (10F) 壓克力‧畫布


攝於花蓮 2006.2.3 AM


小記:

1.由於畫的聯想,Horn產生了這首詩作,也因為這樣的緣分,我得以拜訪詩裡那個特別的地方。在2006年2月3日接近中午時分,我們頂著寒風,依次穿越了單車步道、跨過了破洞的鐵絲網、卡車專用道和貨運鐵道,才繞到圍牆外的毗海處,那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那裡我拍下了這張照片,與詩畫對照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2. 對於抽像畫的欣賞,創作者藉由詩文提供了一種欣賞的入口,但這不是唯一的,您絕對可以直觀畫作,蘊化出另一種看法,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分享您的感受。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浮生心印】(二) 境

原刊載於yahoo【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浮生心印】系列詩畫展 (2006/02/14 01:19)


2003 53 * 45.5 (10F) 壓克力‧畫布

(詩、畫創作:牟善宏)

雲起 青露 兩界可顛倒

是流水或是青空

暢升 倚恬 非常輕綺行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浮生心印】(一) 消失的防風林

原刊載於yahoo的【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浮生心印】系列詩畫展 (2006/02/12 16:24)

【浮生心印】是這系列詩畫展的統稱,

因為「創作的過程彷彿開啟回溯靈覺,

集結往日神思,任心情恣意揮灑,

一切的美感歸向有情心印。」

這麼多年來,他渾然不知地做著這麼一件事。(他從未想過為何做此事!)

記憶中的他,從小就畫個不停,自12歲起,他就正式跟著一位任職高中的美術教師學習繪畫,主課題是風景寫生,因此,樹木在他的學習過程中佔了極重要的位子,也因此不知畫了多少棵樹形,對於他而言,畫樹是一件再親切不過的事了。

這次的展現,開門見山的以樹林做為引子,因為它是自然界的精髓,也是他繪畫生命的脊髓,因此,想藉由它推衍出各式各樣的心印圖像。

【浮生心印】之一

消失的防風林

2003-2004年間,在花蓮七星潭附近,他足遍其間,展開了久違的水彩寫生,有一天為了蔽蔭,他發現了一條通往海的自然步道。

時而安靜,時而軍機飛嘯而過的轟雷聲,都包容在此木麻黃的林裡,林子的聲音很豐富,知了、蟲子、鳥的嘈嘈喳喳聲,一度引領他跨越千步,抵達終點涼亭。在這片臨海的防風林裡,他度過了炎熱難熬的夏季。

2005年兩次橫掃而過的強烈颱風,將那曾經的美景颳得面目全非,大颱過後,他曾經去探望他的這位防風林好友,看著斷枝殘林,不禁唏噓,只能默默期許它早日復甦,雖然他知道著實不易,但仍然抱著希望。

這二首小詩小畫的呈現,是為了分享一件美好的事物,也是為了追憶那逝去的美景,它是他創作的泉源,也是畫作欣賞的入口。回憶總是穿越時空回歸生命,與大家分享。


一、海之路 (詩、畫創作:牟善宏)

涼蔭 通往大海之路

木麻黃的蒼鬱

林投的寂寥

向海 豁然開朗




二、林之路 (詩、畫創作:牟善宏)

他從那兒過來

穿過林蔭重重

我在這兒乘涼

度過炙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