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20藝術家 思考「Re:紙」


台灣藝術家陳小剛設計的「串筆」,讓使用者像串燒一樣,
用一張張紙片串出筆身,自由創造筆的形狀。
記者陳宛/攝影


電子書等新媒體的出現,是否會讓人紙間幾千年的關係,產生改變?來自台、日、韓、泰、中國大陸的廿位年輕藝術家,即起在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展出「Re:紙」,探討紙在現代社會的演變。

策展人陳小剛就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去年他和廿位在日本認識的亞洲藝術家,成立藝術團體「HAKUSHI(日文,意指白紙)。陳小剛表示,他們希望成為包容不同個性並孕育新價值的團體;並像白紙一樣,透過創作成為媒體,向世界傳遞理念。

「HAKUSHI」成團後的首次展覽「Re:紙」,去年底先在東京原宿展出,下一站還要到泰國。陳小剛指出,此展的中心主題是「紙」,但展品的素材未必都 是紙,還包括裝置、影片、網站或商品等。參展的藝術家多為廿歲出頭,在數位科技的浪潮中長大,對紙的看法迥異於前一世代。

陳小剛的作品是「串筆」,讓使用者像串燒一樣,用一張張紙片串出筆身。他表示,這是他跟朋友吃串燒時想到的靈感。

當白紙寫上字,便成為承載資訊的工具。大田哲也的作品「書寫的重量」,放上一疊白紙和一疊印上油墨的紙,讓觀眾分別拿起兩者,從重量的差異中感受「書寫的重量」。

日本是一個講究包裝的國度,卻因此造成紙張的浪費。日本藝術家崛越涉太設計的「數位包裝」系列產品,從收音機、時鐘到電風扇,外型都像可掛可提的包裝袋。

大陸藝術家李昊舟設計的「廁紙」,則讓人們思考廁紙浪費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2012/01/29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65753.shtml#ixzz1kp3G65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