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感念余德慧老師

感念余德慧老師 
— —愛,使一切有了光亮— —
 

Horn謹以畫與詩《駁》 
表達對余德慧老師的永恆追思


 

      (詩、畫創作:Horn )

結  飛舞  落 
 
美艷  斑駁
 
不變的重覆
 
 精神
 

▓▓  ▓▓  ▓▓  ▓▓  ▓▓  ▓▓  ▓▓  ▓▓  ▓▓  ▓▓
話說緣起
2009年冬日午后,我偕同基金會企劃peggy拜訪余老師,力邀其主持牟善宏的現代曼陀羅」畫展座談會
在研究室裡,老師問我們為何找他?作為一位心理學家和藝術有什麼關係?而經過QA的快問快答,有了小小的結論:
老師願意來談一個藝術家而不是談藝術。

然而藝術不就是源於〝人〞的創造嗎?國際知名畫家趙無極,曾在受訪時為現代藝術發聲,他說:「事實上無論要理解什麼問題,多少總需要費一點工夫才行。當一件作品發生了「看得懂」與「看不懂」的問題時,除了不斷去理解畫家的思想與生活背景,現代藝術的歷史演變,以及抽象繪畫的內涵,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之外,相信沒有別的什麼理解辦法。」這其中點出了一個重要的線索,要看懂藝術就得理解創作者……

當年1226日週末,余老師蒞臨Horn的畫展,神采奕奕地帶領大家進入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因為這份理解,在往後日子與老師通信中,他總能細心周到給予確切的指示。人生幾何,知音難得,有幸相逢,實感恩寵!

謝謝余老師的無盡關懷,此恩情難忘啊。
                                                                                         (撰文: 善薇@2012.9.16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史博館立體書展

 
世界最長折頁式立體書 捷克史
長9000mm(9公尺)
     圖/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提供
一翻開書,一艘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代的探險船彈跳出來;「仙履奇緣」的童話人物像隨著遊樂園裡的旋轉木馬般起舞,而你就像捧著一座古典劇場在手中……。一個又一個的驚奇,盡在立體書裡。

最暢銷的醫療立體書 新自然療法百科
德語原版發行了150版次,翻譯成12國語言,榮獲25面金牌獎。

圖/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提供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聯合報系主辦的「立體書的異想世界」,六月十六日登場,即日起開賣預售票。展品從維妙維肖的「鐵達尼號」、電影「星際大戰」、「哈利波特」到解析人體奧妙的醫學百科、達文西的發明、聖經及時代的脈動……統統可從立體書一覽堂奧。 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立體書展。史博館將在六月間化為「立體書的劇場」,藉由一百六十件展品,完整呈現立體書涵蓋的歷史、科學、藝術等各個層面的意涵。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營運長楊大德強調,立體書不只是書,更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異想世界。

體積最小立體書 旋轉木馬
長55mm X寬55mm X高46mm

圖/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提供
「立體書的異想世界」將以「傑克與魔豆」的故事為主軸,帶領觀眾進入奇幻世界。展品有罕見的娃娃屋書、劇場書、史上最早的旋轉木馬書,還有如同把立體探險船模型「搬」進書裡的全景模型書「哥倫布」,以及體積最小的立體書「旋轉木馬」、體積最大的立體書「太空梭」等。 預售票即日起在全省7-11、全家、萊爾富、OK便利商店開賣,兩人同行三三○元。全票二○○元,優惠票一八○元。詳細資訊可上官網popup.ishow.gmg.tw查詢。
「全景模型書」哥倫布如立體模型般,活靈活現呈現哥倫布時代的探險船模樣。圖/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提供

體積最大立體書 太空梭
長1210mm X寬540mm X高240mm
  圖/聯合報系活動事業處提供


全文網址: 6月中來史博館看立體書 1頁1驚奇 | 立體書特展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4/7089188.shtml#ixzz1xFzGGc3R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20藝術家 思考「Re:紙」


台灣藝術家陳小剛設計的「串筆」,讓使用者像串燒一樣,
用一張張紙片串出筆身,自由創造筆的形狀。
記者陳宛/攝影


電子書等新媒體的出現,是否會讓人紙間幾千年的關係,產生改變?來自台、日、韓、泰、中國大陸的廿位年輕藝術家,即起在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展出「Re:紙」,探討紙在現代社會的演變。

策展人陳小剛就讀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去年他和廿位在日本認識的亞洲藝術家,成立藝術團體「HAKUSHI(日文,意指白紙)。陳小剛表示,他們希望成為包容不同個性並孕育新價值的團體;並像白紙一樣,透過創作成為媒體,向世界傳遞理念。

「HAKUSHI」成團後的首次展覽「Re:紙」,去年底先在東京原宿展出,下一站還要到泰國。陳小剛指出,此展的中心主題是「紙」,但展品的素材未必都 是紙,還包括裝置、影片、網站或商品等。參展的藝術家多為廿歲出頭,在數位科技的浪潮中長大,對紙的看法迥異於前一世代。

陳小剛的作品是「串筆」,讓使用者像串燒一樣,用一張張紙片串出筆身。他表示,這是他跟朋友吃串燒時想到的靈感。

當白紙寫上字,便成為承載資訊的工具。大田哲也的作品「書寫的重量」,放上一疊白紙和一疊印上油墨的紙,讓觀眾分別拿起兩者,從重量的差異中感受「書寫的重量」。

日本是一個講究包裝的國度,卻因此造成紙張的浪費。日本藝術家崛越涉太設計的「數位包裝」系列產品,從收音機、時鐘到電風扇,外型都像可掛可提的包裝袋。

大陸藝術家李昊舟設計的「廁紙」,則讓人們思考廁紙浪費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2012/01/29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865753.shtml#ixzz1kp3G651n